韩系车呈现两极分化:高举高打的起亚,和低开高走的现代
来源:     时间:2023-01-03 21:38:32

人们总是习惯于给失败找借口,而“时代抛弃你的时候,连声招呼都不打”这句话,竟成了多数失败者自我安慰的说辞,比如这几年活的有点挣扎的韩系品牌,在足够透明公开的汽车市场中,不管是起亚还是现代,似乎都很难找回曾经的自信,但公平来说,时代是跟他们打过招呼的。


(资料图片)

国内合资品牌中,东风悦达起亚和北京现代,在2022年总体表现大相径庭,一边是不想牺牲品牌价值,坚持高举高打的起亚,一边是舍得放低身段,坚持市场下沉的现代,而结局似乎是在告诉起亚,你的情怀已经不值那么多钱了。

起亚赌徒心态遭遇滑铁卢

11月份,起亚旗下有销量数据的共有11款车型,其中仅有1款车型月销破千,其余10款车型月销均不足千辆,有2款车型月销是两位数。具体车型销量数据如下:

轿车:福瑞迪售出1838辆,K3售出746辆,K5售出409辆,焕驰售出31辆,K3 EV售出17辆;

SUV:智跑售出854辆,奕跑售出535辆,傲跑售出525辆,狮铂拓界售出333辆,KX5售出135辆;

MPV:嘉华售出182辆。

从起亚各款车型销量对比,结合售价来看,我们发现销量高的车型售价明显更低,销量低的车型售价明显更高。

比如福瑞迪是一款超过2年没有任何改款升级动作的老车,采用足够古老的动力总成,手动挡满足很多老司机的需求,本身价格足够便宜,有个别地方则是进入了出租车市场。

K3与伊兰特是同门师兄弟,动力总成完全一样,但是伊兰特门槛拉低到9.98万元,优惠后跌破8万元,K3门槛更高,造型上也不如伊兰特激进,在10万元紧凑级轿车市场上,年轻人的审美观要更宽容,不像中型车那么保守。

K5与索纳塔真是一对难兄难弟,1.5T版本坚持采用干式双离合变速箱,击退了很多预算不高,但很在意网评口碑的消费者。2.0T车型真香,而且价格直接对标雅阁、凯美瑞、天籁的中低配,性能可以吊打同级20万元以上合资中型车,可还是卖不动。

好不容易搞出一个狮铂拓界,本想跟CR-V、荣放拼一把,结果被彻底遗忘,17.98万元的起步价,同样跟本田、丰田同级车型站在一个高度上。

嘉华作为中大型MPV,则是凭借28.89万元的起步价,成功将自己凌驾于GL8、奥德赛、传祺M8等主流竞品之上,比仍处于加价销售的丰田赛那低了两万多。

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不管是K5、狮铂拓界,还是嘉华,在同级别车型中都有一定的性价比优势,但起亚给它们的定价太高了,高出了消费者对于处于低谷的韩系品牌的认知,而且上市一段时间后,终端并未出现大幅度降价,这是在严重缺乏品牌高价值支撑情况下,起亚作出的决策。

本想着“高举高打”,结果是落得个“高开低走”的结果。

现代自降身价保少数

11月份,现代旗下有销量数据的共有12款车型,其中有4款车型月销破千,2款销量破四千,其余车型中有4款车型月销是两位数。具体车型销量数据如下:

轿车:伊兰特售出7221辆,悦动售出1458辆,索纳塔售出461辆,菲斯塔售出210辆,悦纳售出76辆,名图纯电动售入30辆,名图售出27辆;

SUV:ix35售出4648辆,途胜售出2802辆,胜达售出273辆,ix25售出1辆;

MPV:库斯途售出821辆。

与起亚相比,现代的高销量车型售价并未做到最低,比如伊兰特,能够在竞争白热化的紧凑级轿车市场上保持月销4000辆以上的水准,下半年连续三个月月销破万,靠的就是颜值和价格。

8万多的起步价,加上1.5L+CVT动力总成,还有足够激进的外观风格,确实成功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的关注,反观起亚K3就太低调了。

悦动同样走经济型路线,门槛更是跌至7万元附近,比如我们这边有一些跑滴滴的会考虑它,还有一部分是私家车主,大家图的就是实惠,其中也包含着一丝对现代的情怀。

ix35相比智跑是非常成功的,走的路子跟伊兰特相同,但略显中庸的外观比智跑那副过分奇葩的外观相比,还是更有观众缘的,门槛比智跑低,消费者没有理由去考虑起亚。

途胜在升级8速手自一体变速箱之后,并未带来销量的井喷,今年的高点出现在9月份(4626辆),随后一路下滑,直到11月份的2802辆,这是否说明,消费者起初不选择途胜的理由,根本不在变速箱身上。

纵观现代各车型定价,普遍低于起亚那边的同级别车型,像库斯途入门级搭载1.5T+8AT,但起售价只有16.98万元,别跟我谈配置和性能,对面的家伙起售价28.89万元,对于家用需求来说,谁会乐意多花十几万选择起亚。

北京现代采取了与起亚截然相反的策略,大胆走低价路线,虽然比不上日系、德系、美系品牌的市占率,但总算保住了几个产品的市场空间,而且比起亚买的好多了。

新能源是韩系品牌软肋

从11月份两大韩系品牌新能源车型销量来看,名图纯电动卖了30辆,K3 EV卖了17辆,感觉这47位买家,其中到底有多少是跑滴滴的,还有多少是真的凭情怀去买单的,真不好说,这也是说明韩系新能源汽车,在市场上没有任何的认知度。

像现代、起亚两个品牌,在海外市场的新能源动作是非常频繁的,起亚昂希诺Kona Electric、极睿Niro EV、Ioniq Electric、秀尔Soul EV等车型,现代IONIQ 5、IONIQ6、Kona EV都是海外市场的香饽饽,而且两大品牌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已突破300万辆(截止2022年6月份)。

但在中国市场上,韩系品牌的新能源步伐是明显滞后的,一方面是早期基于燃油车的“油改电”产品,售价高、基础差,导致纷纷停产,一方面是没有抓住2022年这个黄金期,在引进海外纯电产品的效率上,显得太慢、太犹豫了。

全文总结

2023年,现代、起亚已经有计划引进部分海外纯电车型,但还需要看到一个弊端,那就是明年的新能源汽车竞争将彻底进入市场化,消费趋势正在逐步倾向于头部车企,后来者想要逆袭的难度越来越大,而更多手机厂商的试水,也会加大这个市场的不确定性。对于韩系品牌来说,要想守住中国市场份额,除了加快新能源产品上市,还需要借助燃油车性价比优势,巩固市场基础。

标签: 两极分化

广告

X 关闭

广告

X 关闭